小雅集·观后感

  

  这篇说的是我参加了一个雅集,一位斫琴和尚,和好几个漂亮的姑娘,都讲了他们和古琴的故事,启发我做了这个记录。

  照片不在,凭记忆在电脑上做个白描为念(给我的SurfacePro 做个广告)

  有些日子了,还隔着一次旅行,有些细节记不清了,当初打动我的两点:稀奇古怪都是缘;年轻可爱。

  我四十以后才品味的传统被她们早已融入生活方式,并想发扬光大。

  

  执著的L老师

  这对夫妻居住在香港,先生是美国读者文摘的亚洲总编,因为L老师的一个心愿,懵懂地去到松江,找一位斫琴师傅。以为不过是上海的郊区,确实是很远很远,出租车都找不到的一个门牌号。

  很晚很晚的时候,立在无人的门外,不知是地址错了,还是此行错了。这时候,师父刚好回来,也就让她进了门。从此,就是几年,沪港两地,一年十次。L老师也成了师父门下完成了第一把古琴的女士。一把琴,三年。

  一个不知道会有人站在门外,一个不知道那一片文章就是师父。那一年,就这样,成就了师徒。让人艳羡的也是这神仙眷侣,陪她山居,听她弹琴。

  

  A姑娘 一年半成就梅花三弄

  听说,很多人开始学琴的动力就是听到的第一首动心的古琴曲。(幸好,我也只是喜欢酒狂,呵呵)

  这姑娘,一年半就弹得一手动听的梅花三弄!

  爱上了,就是全然投入的每一天。她,弹琴的样子,真的好美。

  那天,在座的几人,都想去智藏法师的小院一睹世外桃源,只有她询问,怎样可以学习斫琴。这样的学霸美女,了得。

  

  B姑娘 不弹琴也是一首古琴曲

  这姑娘,一看就是江南女子,把旗袍穿出了韵味。诗词大会上,她是复旦组队的主力。开口讲她和古琴的相遇相知,不用改一个字,就是一篇公众号文章了。(你们可以去看她的古琴十三点,就是在这次雅集之后推出的,我也是在写到这里的时候,翻看她的微信,才知道的。开篇就是她的文字。)

  大学里,抱琴西游,演出游学。她,可真像民国时候的那些才女。

  

  C女士 古琴主妇的风韵

  女儿在厦门读书,妈妈就在这个浪漫的地方结缘古琴。

  琴棋书画花道茶,做个中国式的家庭主妇,是有多幸福呢。

  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做个在家主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呵呵。

  

  写到这里,才要说说雅集的女主人和主讲。

  古琴笔记的公众号女主人,毓珠宝的合伙人,厦大中文系的才女,研究生的方向就是魏晋风范,古琴也是一路勤学不辍。现在厦大的几个沙龙已经固定在她这里驻下了,喝茶,听琴,约吗?

  智藏法师,也算是邻居校友,曾常驻南普陀,就读闽南佛学院,2000年开始斫琴,2006年于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闭关三年八个月(我刚好雅集后去了武夷山,竟然还在早班机上偶遇雅集小伙伴,钧天坊的小美女,好像一拨人,包括王鹏,都在那一班机上了)。专心斫琴修行的师父,这是我知道的第一个人。意外放送:写完了,也有照片了,你们不用靠我那几笔黑白费力脑补了。

  年轻的美女们,好爱你们。

- end -

  (作者: 陈立 Jackie Chen-Li ,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曾就职于道琼斯、新财富杂志、高盛银行,曾任英孚教育集团前副总裁。)

  

陈立师姐,是在证监会的大楼里认识的,只是没想到在那样的场合,还能遇见爱琴弹琴的人,着实是一种缘分。

小雅集,不过随性发起,师姐便背着尼泊尔旅行带回的香薰蜡烛,乐呵呵跟我们一起吃着草莓,聊着古琴的故事。

以为一次雅集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师姐兴起,竟给我们画了漫画,还写了一篇小文。这好比,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这样的古琴笔记,不正是给了一个新的角度,去启发当下的琴人吗?当初创建“古琴笔记”这个公号,不也就是为了记载日常的鸿光掠影嘛。接近琴,倾听琴,可不就是为了那一点温情和欢喜吗?

——古琴笔记 霁月

文 图 CHEN LI

封面图 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