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量质齐升、产业提升步伐加快、创新驱动持续拓展……今年以来,溧阳全市上下主动融入大局、奋勇前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融入“532”发展战略,在常州“GDP万亿之城”建设中多作贡献,在新能源之都建设中多出成果,在“两湖”创新区建设中多展作为。

溧阳聚力攻坚提升经济发展、开放创新、生态环境、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社会治理“六大品质”,大力实施“十项工程”,阔步迈向苏南第一方阵。

经济发展品质

溧阳坚持制造业当家,通过龙头带动、创新驱动,构筑新形势下产业发展强有力的“四梁八柱”,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以来,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1个,其中百亿元项目1个;挺进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第21位、全省第7位;3家企业再度上榜“2023中国民企500强”和“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8家企业入选“2023江苏民营企业200强”;9家企业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发展之源。溧阳立足产业基础,明确提出打造“2+2+X”产业集群,即动力电池和绿色储能、绿色精品钢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电网、智能装备制造2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培育产业名片。

按照“龙头牵引,补链强链,培育链式发展格局”的路径,溧阳现已集聚江苏时代、上汽时代、科达利、璞泰来、联赢激光、立讯精密、震裕科技、壹连电子等80多家上下游企业,拥有各细分领域领先企业20余家,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规模居全国县域第一,“快人一步”驶向壮阔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蓝海。

7月22日,德龙集团宝润钢铁有限公司炼钢车间正式投用,这是继去年德龙不锈钢热轧、冷轧两个百亿项目相继投产后又一重大投产项目,标志着溧阳不锈钢产业完成从冶炼到热轧、再到冷轧的全产业链布局。作为溧阳精品不锈钢产业龙头,德龙集团宝润钢铁有限公司致力不锈钢新型材料的研发、生产、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球单体最大花园式智能化高端不锈钢制造企业,去年不锈钢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一座现代化不锈钢“梦工厂”在溧阳蓄势待发。

展开全文

今年1—6月,溧阳动力电池、绿色精品钢分别实现产值444亿元、420亿元,同比增长29.1%、54.6%。

一家家优质企业落户,一个个重点项目达产,成为溧阳不断创优营商环境、提升经济发展品质的生动注脚。上半年,溧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位居常州各辖市区第一、苏南县市区第二;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4亿元,增长60.2%,增幅位居常州各辖市区第一、全省县市第二。

开放创新品质

开放创新品质是品质城市的动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溧阳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入选全省首批创新型城市,与北京中关村深化战略合作打造省级溧阳高新区,园区创新驱动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引进中科院物理所、上海交大、重庆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13家大院大所,每年集聚创新人才1万余名。搭建“沪深宁杭苏”五大招商基地,为溧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工引匠提供助力。紧扣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推动重大项目“零审批”“信用承诺”创新实践,致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为品质城市建设提供一流支撑。

在打造高能级重大科创平台、科技创新按下“加速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溧阳企业审视自身发展瓶颈,成立企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

7月14日,巴斯夫—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联合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在溧阳举行,拉开了巴斯夫与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合作的序幕。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10月,截至目前,研究院已申请专利237项,累计孵化企业14家。成立于2021年5月的蓝固新能源,通过“液态电解质—混合固液电解质—固态电解质”的技术路线,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关键原材料自我配套,目前成为新型电解质材料领域的高科技企业……

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运营,聚焦技术迭代和价值链高端,聚力电池材料这一关键领域再升级、再强化,为溧阳持续拓展绿色产业边界、抢占产业赛道“制高点”明晰了方向。

目前,溧阳共建成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80家,常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35家。今年,天目湖健康研究院正式挂牌,苏高新南大创新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

生态环境品质

“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自然资源禀赋,造就了溧阳绝佳的生态环境。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背后,凝聚着溧阳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通过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的坚持,溧阳不折不扣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落实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负面清单制度,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完成洙漕河污染减负扩容综合治理二期工程,长荡湖实现退渔还湿面积800亩。持续推进生态绿城项目建设。实施道路绿化和公园绿地景观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持续推进造林绿化,不断强化湿地资源保护修复。完成建设绿地10公顷,完成新增造林727亩,完成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更新造林等1500亩。

在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方面,溧阳积极开展省级生态岛试验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网格空间不断优化。实施中关村工业污水厂新改扩建、古县街道雨污分流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在去年江苏省公布的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中,溧阳境内发现45个,占全省公布名单的38%。

溧阳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坚定不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担当生态中轴建设的奋进者、引领者,不断擦亮绿色生态底色。建成天目湖、长荡湖两个国家湿地公园,荣获世界长寿之乡、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美誉,去年入选全省首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天目湖镇全省唯一获评“中国生态文明奖”。

城乡融合品质

以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抓手,溧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溧阳以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为抓手,在宅基地择地竞价、资格权有偿置换、利用宅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等方面,总结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的基层创新成果。上兴镇花村敲响宅基地“有偿选位、择位竞价”第一槌,宅基地资格权“有偿退出”完成商品房、现金置换1.4万余户,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深入实施“美意田园”行动,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成率全省领先,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达18个,总数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全省首个乡村振兴观察点落户溧阳。

大力激活乡村生态价值,通过“溧阳1号公路”的带动,为农民创造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条件和机会,每年吸引600多万游客在乡村旅游,逾10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超万元。李家园村依托南山竹海景区辐射,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按照城市标准补好农村发展短板,加快推动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每年投入2500多万元,建立考核机制,引导优秀教师、医生到乡村去工作。城乡居民公交出行享受同等待遇,偏远山区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

扭转农村“空心化”趋势,推进3个美丽乡村片区整治更新试点,继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改造提升现代化宜居农房3000余户。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让溧阳农村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想家园。

共同富裕品质

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创共享幸福生活。在高质量发展中,溧阳不断丰富共同富裕品质内涵。

溧阳每年将80%的财政收入投向民生领域,城乡居民收入跨过5万元大关,增幅连续3年位居常州第一。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串起“三山两湖一团城”,开辟了“农路变景点、农区变景区”的农旅融合新路径,带动沿线10万农民增收致富。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相继成立溧阳分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成功落户、城市星级公厕、“如意小食堂”、1元制“镇村公交”等“微民生”品牌,让群众体验更多温暖与温情。

以入选第四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溧阳助推乡村业态能级提升,引导资金、人才、技术向乡村汇聚,多渠道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分享收益。开展新一轮村企联动挂钩帮扶,2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全部开工。上半年,溧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7元,同比增长6.5%,增速常州第一。

基本公共服务普遍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以“病有良医、老有优养”为基础,全市177家村卫生室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增至307家,“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以“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为重点,努力提供更加充足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中小学健康灯、智能黑板、直饮水机和教室空调全覆盖,全市中小学全部通过省级智慧校园审核认定,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品质城市最直接的感受是“宜居”。今年,溧阳2257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开工建设,年内计划完成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5600户,已建成3228户。

共同富裕,既是物质积累也是精神丰实的过程,溧阳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政风、社风、民风”三风和畅,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助力。

社会治理品质

社会治理品质是品质城市的保障。溧阳创成全国第一批县级文明城市后,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从如意小食堂到百姓议事堂,从“党员代办”到“全科社工”,从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到落地江苏首个乡村振兴观察点……溧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加大对民政、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民生投入,进一步擦亮品质城市幸福底色。

坚持为民惠民宗旨,溧阳纵深推进“敞墙透绿”工程,100%的市镇机关院落和60%的村委会打开围墙,开放停车位近5500个;持续推动危房、菜地改造,20个“口袋公园”推窗见绿;开展“建筑围挡打开”行动,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绿色福利”。此外,还完成17处城市“边角料”地带景观和功能提升,让方寸之地尽显文明之美。

为提高群众舒适度,溧阳连续两年实施大规模空中缆线整治,今年已完成30个点位、1.5万户整治,两轮累计覆盖126个小区、4.4万户居民和26条主次干道,让城市天空呈现“无线美”。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建成83个达标小区的基础上,继续创建70个达标小区。集中开展“一盔一带”、礼让行人等专项行动,查处各类交通违法4.4万起,开设交通安全宣教和“曝光台”,使城市内外兼修。

倡“美溧”婚俗,树文明新风。打造常州市首家婚俗文化馆,倡树文明向上、和谐简约的婚俗新风,开馆以来吸引2000余人打卡,推进婚俗改革观念走进千家万户。

以工业园区更新和“危污乱散低”整治出清为契机,溧阳提升治理水平,创成全省唯一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化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建设,促进网格化治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赋能,积极探索智慧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治理现代化样板。

来源:常州日报